close

  美國總統奧巴馬3月29日結束為期6天的“動員之旅”回國。這是俄羅斯合併克裡米亞後,美國最高領導人所開展的第一次大範圍外交行動,意在“當美國面臨諸多重大挑戰之際動員國際社會”。這次荷蘭、比利時、意大利、梵蒂岡和沙特阿拉伯的歐亞五國之行中,奧巴馬與二十多位國家元首、國際機構領導人舉行了十多場峰會,覆蓋烏克蘭危機、敘利亞內戰及核安全等世界當下幾乎全部重大熱點、難點問題,但國際社會和美國自己是否動員起來了?
  懲俄援烏是“動員之旅”首要工作
  動員國際社會製裁俄羅斯、援助烏克蘭顯然是奧巴馬6天中的首要工作。奧巴馬承認很難逆轉俄羅斯對克裡米亞的兼併,但強調在援烏制俄問題上,美國和歐盟是團結一致的。他將力促美國國會儘快通過援烏10億美元的法案,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將為烏克蘭提供約270億美元的援助,前提條件是烏克蘭進行改革並打擊腐敗。
  對於俄羅斯,奧巴馬把打擊對手或敵人的整套美國慣用策略都使上了。道義譴責,政治孤立,經濟製裁,再加軍事威懾,不過,美國明確不會採取最暴烈的手段——戰爭。26日,奧巴馬在布魯塞爾對歐洲青年發表演講時譴責俄羅斯是在挑戰“不言自明的真理”。他說,在21世紀,歐洲的邊界線不容以武力重繪,國際法應得到尊重,國家和人民能自主決定自己的未來。
  歐洲領導人也緊跟美國的腳步。歐洲理事會主席範龍佩表示,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是“21世紀的恥辱”。演講前兩天,奧巴馬與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加拿大及日本領導人舉行會晤後發表聲明,宣稱暫停俄羅斯在八國集團的地位,取消原定於6月在俄羅斯索契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使俄羅斯在國際社會中“進一步孤立”。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表示,歐美將共同行動“確保不可接受的行為將帶來嚴重的後果”。此前,美歐已經對數十名俄羅斯與烏克蘭官員進行了資產凍結和簽證禁發。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在與奧巴馬會晤後稱,“如果美方需要,我們會加入其他的製裁舉措以提升集體防禦能力,包括更新防禦計劃、加強訓練和部署”。
  奧巴馬在訪問中也不忘“安撫”俄羅斯。3月28日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時奧巴馬錶示,如果俄羅斯撤軍且不再採取任何進一步破壞烏克蘭領土完整和主權的行動,美國仍支持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烏克蘭問題。德國則走得更遠些。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俄羅斯是東方鄰國,永遠是鄰居。沒有俄羅斯的參與,解決敘利亞和伊朗等問題時無法取得成功。”他認為,應當與俄羅斯保持緊密聯繫。
  路透社29日文章分析稱,奧巴馬此行在烏克蘭問題上遇到“政治冷宮”而結束,他又重新回到了起點,仍然面臨以外交方式解決烏克蘭問題的巨大不確定性。隨行的總統安全事務副助理本·羅茲總結說,此訪中,美國“非常欣慰地”看到歐洲領導人起來捍衛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必須得到保護這一原則,奧巴馬總統感受到了歐盟、北約和其所有會見的其他一些國家領導人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團結程度”。路透社的文章也承認這一點,但指出美國的歐洲盟友是否會採取足以重挫俄羅斯經濟的製裁措施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除了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團結,羅茲對媒體強調,此行中的一些亮點還包括奧巴馬與教皇及意大利總理的會晤,而有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五十多位領導人參加的海牙核安全峰會未列入此範圍有點令人費解。因為奧巴馬日前表示,“俄羅斯並非美國的首要安全威脅,美國更擔心的是一種核武器在曼哈頓爆炸的可能”。
  奧巴馬應該不是只想藉機諷刺俄羅斯為“地區性大國”,核峰會是其首倡並因此得過諾貝爾和平獎。2009年4月,奧巴馬在布拉格發表轟動一時的“無核世界”演講,並承諾舉辦首屆核安全峰會,一舉獲得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波蘭前總統、1983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萊赫·瓦文薩對奧巴馬獲獎的第一反應是:“誰?奧巴馬?這麼快?太快了!他還沒有時間做出任何事情。”有評論稱,正如瓦文薩所言,奧巴馬還沒有時間做出任何事情,實際上從2009年到2014年奧巴馬在實現“無核世界”目標的進程中只是原地踏步。
  與沙特在援敘反對派問題上分歧緩和
  羅茲做出總結的時候,奧巴馬此行的最後一站還沒有展開。但羅茲在前往利雅得的“空軍一號”專機上對隨行媒體表示,如何援助溫和的敘利亞反對派及孤立敘利亞境內的極端勢力是奧巴馬與沙特方面會談的重點之一,儘管美國與沙特在援助敘利亞問題上的分歧有所緩和,但便攜式防空導彈等武器流入敘利亞可能造成的擴散風險仍是美國的擔憂。
  3月28日到訪沙特阿拉伯是奧巴馬2009年當選以來第二次訪問該國。沙特阿拉伯中東戰略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安瓦爾·馬吉德·艾什吉稱其為“再保證之訪問”,因為“奧巴馬在一系列重塑中東地區形勢的事件上的立場雖使雙邊關係沒有完全破裂,但使其變得非常緊張”,最為突出的是美國不願提供尖端武器以及與伊朗就核問題達成協議。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哈夫承認,美國與沙特在援助反對派以改變敘利亞內部軍事平衡上是一致的,但雙方“有一些戰術上的分歧”。
  美國和沙特阿拉伯在對敘利亞反對派的援助對象、類型、方式等方面分歧已經存在半年之久。為扭轉當前反對派在敘利亞內戰中的劣勢,沙特主張給所有反對派提供便攜式地空導彈、反坦克導彈等尖端武器,以抵消敘利亞政府軍的空中和地面重型裝備優勢。美國則主張優先提供作戰培訓和資金支持,且應主要針對“敘利亞自由軍”等南部較為溫和、世俗的力量,以防先進武器、資金落入與“基地”組織、“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和“救國戰線”等恐怖組織和極端勢力手中。美國智庫華盛頓研究所、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的研究人員及武器專家指出,這些武器將是“可能改變敘利亞局面的武器”,但美國擔心在這樣極端主義的溫床上大量輸入這種精密武器可能會對美國造成難以預料的影響。“9·11”事件之後,美國曾啟動一項如何干擾可擊落民航飛機的俄制SA-24防空導彈的項目,但長達8年的研究毫無進展。去年,白宮終止了這個計劃,這意味著商業航班在SA-24導彈之下依然是“待宰的羔羊”。
  美國高級官員稱,奧巴馬與沙特國王阿卜杜拉的會談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幾乎全部集中在敘利亞、伊朗議題上。《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在援敘問題上雙方的不同之處有所減少,但分歧仍在,這還是在奧巴馬沒有提“沙特存在的系統性侵犯人權問題”的條件下取得的。這也符合艾什吉的判斷,他表示:“如果此訪產生了任何重大的政策改變,我會感到十分驚喜。”
  雖實現美日韓首腦會談但問題依舊
  動員日本、韓國開展雙邊合作以打造美日韓三角同盟是奧巴馬一直力推的政策倡議,但日韓關係時有起伏。去年12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後,日韓關係更是日漸惡化。韓國總統樸槿惠去年2月上任後韓日還從未舉行過首腦會談。在奧巴馬的大力撮合下,3月25日,美日韓三國在荷蘭海牙的美國大使館內舉行首腦會談,實現了安倍與樸槿惠執政後首次面對面會談。奧巴馬在會後稱,三國已在應對朝核問題上形成統一戰線,會晤也為其4月訪問日韓打下了基礎。
  安倍第一句話是用韓語對樸槿惠表示“見到你很高興”,笑臉難掩矛盾,樸槿惠一直以嚴肅的表情貫穿整個會談過程,也沒有與安倍視線相對,會晤是一次“尷尬的會見”,日本媒體分析稱,此次會談難以消除日韓兩國的鴻溝。而且,三國首腦會談後不到12個小時,日本主管教育的內閣高官文部科學大臣下村博文就再出妄言,稱當年承認日軍強制徵用“慰安婦”並對此謝罪的“河野談話”和“村山談話”並非政府正式立場,引發韓國政府和媒體的強烈反彈。韓國外交部立即發表談話認為“此言不妥”,韓國媒體紛紛用“韓國迎頭被潑涼水”、“日本露出騙子本色”等言行抨擊日本政府言行反覆無常。
  本報北京3月31日電  (原標題:奧巴馬“動員之旅”成效幾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53okdcw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