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如果您使用滴滴或者快的這樣的打車軟件的話,不知道最近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搶了一個滴滴紅包,一看:“哇,10塊錢”,這麼大的紅包好久不見了,還挺高興,再定睛一看,那是滴滴專車的紅包;或者冷不防就收到一條短信,裡面說,有快的一號專車的代金券已經存到您的賬戶了,歡迎使用。
  這你爭我奪的架勢似曾相識——今年年初滴滴快的兩家公司燒錢讓大家用他們的出租車打車軟件的情景還歷歷在目。而如今,戰火似乎又蔓延到了“專車”一端。這一次,燒錢大戰還會打響嗎?誰又會成為贏家?
  從去年12月打車軟件橫空出世,大舉燒錢,最多時乘客有十幾塊錢的補貼、司機有每單5至10元的獎勵,到年中補貼大戰偃旗息鼓,改為發紅包小打小鬧,滴滴快的各超過10億的投入後,大家一度以為,錢燒的差不多了,市場也已經開拓的差不多了。
  但實際上,即便打車軟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打車的供需問題,出租車畢竟總量有限,特別是高峰時段,用打車軟件也未必能叫到車;於是,企業們瞄準了“專車預約”服務。
  在遼寧沈陽一處平時打車並不方便的地方,記者打開滴滴專車發現,附近有20多輛滴滴專車。一輛駕駛本田奧德賽的司機應答,5分鐘之後到達地點。
  記者:這車是你個人的還是公司的?
  司機:是公司的。
  記者:滴滴公司嗎?
  司機:不是,租賃公司的。我本人是打工的,是勞務公司的。
  預約“專車”上沒有計價器,沈陽的“專車”計價規則是“17元起步費+3.6元/公里+低速1元/分鐘”。2公里路,花了25元錢,是平時出租車費的3倍,但司機謙讓有禮,車內乾凈,還有免費礦泉水。如果再加上現在動輒8塊、10塊的紅包,吸引力可想而知。
  最近,各地用專車的消費者明顯多了起來。
  消費者何先生:之前滴滴有給我發了好幾個二十和三十的打車券。
  消費者林小姐:剛開始的時候滴滴先有專車,它就會有送五十還是六十塊,我是最近有發現快的也有送,是送兩張三十塊錢的。
  但無論是滴滴還是快的方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不認同“燒錢大戰”的說法,這與年初兩家的高調姿態有些不同。
  滴滴專車市場部王衛東:所謂要有一次新的補貼大戰,這其實更多的是外界和媒體的說法。我們內部並沒有任何說要進行補貼大戰,或是要提前大規模補貼的這樣一些現象。我們現在所做的比如說發券也好、發了一定的補貼也好,這僅僅只是常規的營銷手段而已。
  “快的打車”公共總監葉耘:現在的補貼我們就是對用戶的話還是一些前期的小額度這種優惠券,即推薦的用戶和運輸費的這部分用戶我們會給他一些優惠政策,比如說充500這個送120,這個是我們現在的一個活動。
  不過,也有行業專家表示,專車價位較高,目前都是在用“優惠券”砸錢圈地,在培育市場拉攏用戶的階段,燒錢大戰再所難免。  
  滴滴專車服務今年8月推出,目前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落地。快的打車的“一號專車”,更是已在50多個城市上線。兩者的模式接近,都是整合租賃公司車輛和勞務公司人力,搭建信息平臺,向中高端人士提供個性化服務。我們的記者還瞭解到,提供服務的司機有專職、有兼職,公司還會為他們制定不同的薪酬體系,有根據里程提成的,有根據訂單數提成的等等。
  而就在專車這個行業剛剛興起的時候,擔憂和質疑就隨之而來而且一直爭論至今,有人就問了:它和“黑車”有什麼區別?日前,沈陽就成為第一個公開“叫停”專車的城市,有關部門表示,專車業務為非法運營,一旦查處,將按“黑車”處理,給予處罰。而江蘇也出現了出租車司機因為利益受到影響,卸載打車軟件抵制專車業務的情況。
  十幾天前,沈陽方面“叫停”專車服務,沈陽市交通局宣傳辦主任王笑春接受中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叫停”通告是對現有法律法規的重申和明確,現有的專車服務涉嫌違反規定。
  王笑春:一種是利用私家車的,是我們認定的黑車。第二種,利用租賃車從事專車服務,這個也違法了我們相關法律法規。租賃車不配備駕駛勞務的車輛。互聯網思維我們不反對,但是這個鑽法律空子肯定不允許。
  對此,被“叫停”的主要對象滴滴打車曾回應稱,並不認為沈陽是“叫停”了滴滴專車,現階段應是溝通磨合過程。他們也會積極與政府溝通,爭取改變現狀。滴滴專車市場部王衛東也再次作出回應:
  王衛東:根據我們國家的道路運輸管理條例的規定,所謂的運營它其實是有四類車嘛,出租車、單線車、旅游車和包車,但是包車它是七座以上,那意味著什麼呢?所謂現在的商務專車它其實不包含在其中的,這意味著現在的商務專車它其實是有法律上的空白。那麼我們其實也在一直跟相關的各級的部門在進行溝通,呼籲相關的政策能快速跟進。
  記者再次嘗試滴滴打車發現,仍有很多專車應答,服務並沒有受到影響,司機也表示並不知道有關部門的所謂“叫停”通知。
  快的專車方面,雖然並沒有在沈陽大規模發展業務,但“快的打車”公共總監葉耘也向記者回應了有關政府監管的問題。
  葉耘:實際上我們跟很多地方的運管部門都有過交流,大多數地方他們其實對這個事情還是持一個比較開放的態度的,確實是一個新生事物嘛。你如果說用獨有的這些規則套它的話,其實有時候並不太合適。 (記者莊勝春 徐志強 馬寧 安徽台記者張建亞)  (原標題:滴滴快的紅包戰轉向“專車” 用“優惠券”砸錢圈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53okdcw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